近期,乳腺癌的话题引发大家的热议与关注。乳腺健康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大家做完乳腺超声、磁共振、钼靶等相关影像学检查,都会在检查报告单上看到BI-RADS几类的诊断结果,会觉得云里雾里,搞不明白。很多朋友拿到检查报告就超级紧张,BI-RADS 3类是不是代表很严重?4类是不是代表得了乳腺癌了?别着急,本文教你如何看懂BI-RADS分类。
BI-RADS全称为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是指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目前,BI-RADS分类标准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的各种乳腺影像学检查中,如乳腺超声、磁共振、钼靶等等,是用来评估乳腺病变的良恶性程度的一种分类评估法。
BI-RADS分类法将乳腺病变分0-6类7个类别,级别越高,恶变的几率越大。
O类(评估不完全):仅从单一影像学检查无法判断。需召回病人补充另外相关乳腺检查(病史、体检等)进行综合评估。在补充检查资料后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有阳性发现,不要误认为是正常结果。
完全评估(1-6类)
1类:正常乳腺组织,未发现异常。
2类:良性病变,可基本排除恶性可能,定期复查即可。
3类:良性病变可能性大,最常见为乳腺纤维腺瘤,恶性几率小于2%。建议短期(1年以内,一般建议3-6个月)内随访,需动态观察来证实良性判断;如连续2-3年稳定不变,则可改为BI-RADS 2类。
4类:可疑恶性病变。需要进行临床干预,美国NCCN指南推荐4类病变首先考虑活检。此类分级可进一步分为4a、4b、4c三类。
4a:需要活检,但恶性几率较低(2-10%),如病理活检为良性结果,可以转为半年随访;
4b:需要活检且倾向于恶性,恶性几率为11-50%;
4c:需要活检且恶性可能性较大,恶性几率为51-95%。
5类:高度恶性可能,临床几乎认定为恶性病变。恶性几率>95%,应进行积极的临床干预措施。
6类:病理活检(穿刺或手术)为恶性病变。
以上便是乳腺检查报告中的BI-RADS分类的简单判断方法。需要特别提醒的是BI-RADS分类高的也不一定就是乳腺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
友情提示: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向年轻化,需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即刻保持心情舒畅,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适量体育锻炼,了解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或两癌筛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