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孙奶奶,近几十年来,困扰她的,是从下体掉出来的“肉球”,导致她走路摩擦疼痛、排尿困难……让她苦不堪言。
近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孙奶奶来鹤峰县中心医院妇产科就诊,妇产科专家丁学慧在给孙奶奶做了详细的检查后,发现孙奶奶子宫已全部脱垂(脱垂IV度),阴道前、后壁也已全部脱垂(脱垂IV度),已经到了特别严重的程度,加之长期体外摩擦,导致皮肤出现了充血、硬化等现象。
▲术前科主任汪小玲组织多学科会诊讨论手术方案
在我院妇产科专家丁学慧的建议下,经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沟通,老人及家属同意接受进行手术的诊疗方案。但孙奶奶高龄,且有复杂基础疾病,麻醉风险极大,鉴于此,术前妇产科主任汪小玲组织呼吸内科、麻醉科、泌尿外科等多科联合会诊,对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指征、手术方案、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防范措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评估讨论,制定了个性化的详尽的治疗及手术方案。
▲丁学慧主任医师为孙奶奶进行手术
经过一系列周祥的术前准备,孙奶奶的手术如期进行,在手术室、麻醉科的大力支持下,丁学慧医师带领妇科团队成功为孙奶奶实施了手术时间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脱垂复发风险低、创伤小的“阴道半封闭术+会阴陈旧性裂伤修补术”,整个手术仅历时2小时。术后,孙奶奶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恢复良好,未出现手术并发症,一周顺利出院。
“下体脱出的“肉球”不见了,走路不痛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出院时孙奶奶高兴地说。
▲孙奶奶病情痊愈出院
科普知识
孙奶奶的难言之隐是怎么来的?该如何解决这个烦恼?
“肉球”其实就是脱垂掉出来的子宫,女性盆底是由许多肌肉和韧带组成的,它们如同一张“吊床”托起了子宫,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下垂的。但是如果她们受伤了,子宫失去了依靠,就不可避免的“掉”下去了,比如经历了难产的阴道分娩,产后过早过重的劳动,或者长期便秘、咳嗽,甚至因为肥胖造成腹部压力大等。除此以外,妇女同胞们到了更年期、绝经期,随着性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和韧带弹性会降低,如果不注意保护盆底功能可能就会发生子宫脱垂。
程度轻的患者“掉出来”的“肉球”是可以在平卧休息时进行恢复的,一般对生活影响不大。但随着脱垂程度的加重,患者走路时会有摩擦疼痛感,还常常有腰酸、腹部明显下坠感;当子宫掉出阴道外口,膀胱或直肠发生相对移位,患者会出现漏尿、尿不尽感、便秘等情况,严重时还会排尿困难、尿失禁、反复泌尿系感染等;宫颈或宫体长期暴露在外经受摩擦,还可能会引发糜烂、溃疡、出血、流液等。重度患者常感觉到排尿频繁,还有一打喷嚏或者大笑就有尿液溢出的症状,严重影响生活。
盆腔脏器脱垂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大家不能因为羞愧而不迈出治疗的“第一步”。
那么如何预防子宫脱垂呢?
1.产后避免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
2.避免长期站立或下蹲、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3.保持大小便通畅;
4.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腹型肥胖;
5.预防性地进行盆底肌的锻炼,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6.及时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慢性疾病。
盆腔器官脱垂不会自愈,更不会随着时间有所缓解,反而会逐渐加重。预防盆腔器官脱垂,需定期进行盆底功能筛查,如出现盆腔器官脱垂需及时就医。
那么如何治疗子宫脱垂呢?
治疗上,轻度及有手术禁忌的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如凯格尔训练、物理盆底治疗、子宫托治疗等。中重度脱垂、不接受子宫托治疗者,可通过手术恢复支撑盆底肌力量。手术治疗旨在缓解症状,恢复患者正常生活,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性生活需求及全身健康状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手术治疗分为盆底重建手术及封闭手术。 盆底重建手术的目的是重建盆底支持结构,恢复盆腔脏器的解剖位置,该类手术形式多样,对不同脱垂分度有针对性的不同手术方案。阴道封闭术是将阴道部分或全部封闭从而使脱垂的器官回放至阴道内,对无性生活要求且有合并症、手术风险大的老年及虚弱人群尤为适宜,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时间快等优点。其阴道封闭术成功率高(90%-100%),有效减少术后复发的问题。